北京 2011-07-26(中國商業電訊)--這世上如果有特別讓中國人頭疼的東西,英語絕對算是其中之一了。

    很多學員,在來到漢普森英語學習中心之前。大多都是從小學或初中開始,學了十來年英語,到頭來面對外國人,卻張不開嘴,都成了英語“啞巴”。這種情況在老外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因為學英語、說英語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學了便大膽開口說,說錯也不要緊。而中國人往往把英語看得意義非凡,背單詞、摳語法、應付考試,英語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苦差事。中國人將英語這種技能的東西看得過於沉重,再加上含蓄謙虛的天性,使得原本可以輕鬆應對的英語交流變得“難以啟齒”了。


    這種狀況正折射出很多人學習英語的困境。漢普森英語,正是針對這一困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母語”式教學

    所謂的母語式教學,就是讓英語類似母語,像學習中文一樣學英文。

    我們知道,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如果為了應對考試而學英語,便偏離了它“用”的功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習者如果隻是通過花大量時間精力去死記硬背,無疑是把一門活生生的語言學“死”了。所以,英語學習隻有扎根於“用”的土壤,才會展現其蓬勃的生命力。

    英語教學之所以費時低效,是因為我國的英語教學跨越了學生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的階段,直接進入了系統的語言知識的學習。這種有違語言規律的“跨越”,使學習者大多無法適應,所以感覺英語難學。而作為母語的漢語,我們從咿呀學語到入學前這段時間,已經基本具備了日常交流的能力,然後進入小學低年級的字詞學習,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漸漸過度到句、篇、章的學習,這個學習過程一直持續到大學階段。如果英語學習能和漢語學習一樣,在學習者基本具備了日常聽說能力的基礎上,再進行英語教學,則是最符合語言規律的有效方法。但這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顯然耗時又耗力,絕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擔負起來的。

    漢普森英語的資深外教老師能幫中國孩子從小適應英語母語式學習,針對1—18歲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讓中國孩子真正可以在純英文的環境裡學習,快速提高英語學習的適應性。Vip一對一,定制教育下的個性化英語課程,把“母語”式教學真正融入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讓中國孩子學英文更自然、更快樂。

    方案二:“英語”式思維方式轉換

    中國人學習英語習慣採用“英譯漢”的方式,也就是見到英語,先用漢語的思維習慣來思考,想好用漢語如何表達,然後又翻譯成英語。結果不僅影響英語的表達效果和速度,更導致英語不能靈活運用,沒有形成英語的思維能力。實際上,英語學習更是一種思維的學習,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達到“用英語學英語”,實現英語思維的建立。

    英語,實際也是一種思維的外化表現形式,而思維又是文化范疇的東西。學習英語就是有意識地感受並適當建立英語邏輯的過程,而不是對單詞、語法教條的死記硬背! 

    學習英語時,要注意培養一些好習慣,如多使用英英詞典少用英漢詞典、多聽英文廣播、多看原版文學作品、多與使用英語語種的人進行交流等,貴在堅持。

    漢普森英語的的各種課程,都在強調英語學習實用性的基礎上,注重全英文環境下的口語交流和學生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漢普森英語的純外教教學,可以使學員在一開始就掌握比較准確的語音,對日後的幫助特別大。學員能切身感覺到聽力和口語方面的巨大進步,這跟以往在學校裡由中國老師教英語的感受有很大不同。

    方案三:“浸入”式語言環境營造

    浸入式(immersion)教學模式最早起源於加拿大。用個形象化的比喻,浸入式英語學習法就是讓學生在純粹的英語環境中學習,不說中文,就像在泡“英語澡”。

    也就是說,英語在浸入式教學中,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浸入式教學使傳統的、孤立的外語教學向外語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的方向轉變。語言與學科內容相結合的教學為學生使用英語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語言環境。

    很多教育專家就曾表示,英語同我們的母語一樣,隻有基於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成系統、成體系地學習,將英語思維、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在香港、新加坡等很多母語非英語的發達地區,孩子們學的就都是浸入式學科英語,即用英語去學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學校不僅營造一種全英文的環境,更強調學生基於學科知識體系,逐步獲得純英文思維和創造能力。這一理念,在漢普森英語得到了很好的發揮,開發了細分行業的英語課程,將英語與具體行業相結合,增強了英語學習的系統性、針對性。

    其實,讓英語走出“難以啟齒”困境的三個方案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無論哪種方案,關鍵是看如何學習對自己最有效。要想說一口漂亮地道的英語,首先還是要擺脫害羞心理,先讓自己大聲說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英倫翻譯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