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水果日報刊載一篇文章,內容是關於中文的錯別字和成語誤用。

常見的錯別字和誤用成語(張健)

2012年 02月09日

時光荏苒,眼見我自己已在中學及大學中文系任教52年,教了52年的國文及中文系課程,發現寫錯別字和用錯成語的人愈來愈多,而且部分媒體也不知不覺地在傳播那些錯誤,深感憂慮,忍不住要舉一些常見的錯誤來辨析一番。

一、常見的錯別字:

1、「一味」寫成「一昧」。佛家有「三昧」之說,但沒有「一昧」,「一昧」是「一味」之誤。現在連許多研究生、作家、名嘴也一味用一昧。

2、「一旦」,是「(倘若)有一天(旦原意為早晨)」的意思,是假設性語言,很多學生寫成「一但」。某一次我閱看高、普考的國文試卷,竟一連發現7、8個人這麼誤用。

3、軟腳蟹:意指懦弱、無骨氣的人。現在大部分人都寫成「軟腳蝦」;好像只有一部年前在台灣上映的大陸連續劇《庚子風雲》用對了。為什麼不可以寫成、說成「軟腳蝦」,這道理就像「兩腳人」說不通一樣;人本來就是兩腳的動物嘛!無蝦不軟腳,說「軟腳蝦」毫無意義;而一般的蟹腳是硬的,說「軟腳蟹」才能顯示牠與眾蟹不同的特色。

4、「惡心」不應該寫成「噁心」。這也是大家習焉而不察的錯誤,惡心跟口沒有關係!不過大家讀「惡」的破音字ㄜˇ倒是都讀對了的。

5、「遷就」不是「牽就」:因為是我「遷」而「就」人,不是「牽」人「就」我。一字之差,把意思完全搞反了。

日常生活習非成是

二、誤用成語:

1、「每況愈下」和「每下愈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成語,有些人為了表示有學問,把「每況愈下」倒用了。「每下愈況」出自《莊子》,意思是道無所不在,愈低下的事物愈能顯示道乃普遍存在(在屎溺、在瓦礫……)之理。「每況愈下」則是一個後起的成語,初見於顧炎武的《日知錄》,意指情形愈來愈差。

2、「不瘟不火」,寫成「不慍不火」也不正確。「瘟」,是怯弱、窩囊之意,一個人做事「不及」叫「瘟」,「火」是過火、過分的意思;「不瘟不火」即恰到好處。而「不慍」和「不火」是重複的意思,用這4個字,迥不同於原意。

3、「無時無刻」下面必須加一「不」字,才能表達「時時刻刻」的意思(很多人加「地」或不加),否則就成了反面的意義。最近上映風靡一時的影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裡也有這個瑕疵。至於「無時不刻」,那是瞎編瞎湊的「偽成語」。

以上所例舉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聽到的錯誤,而且好像已有習非成是的趨勢,盼望大家有志一同,一起把它們改過來。

【來源】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4011764/IssueID/20120209

版主看了一下,這位張教授的論點都很好,只不過版主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麼「惡心」不應該寫成「噁心」?噁心跟口沒有關係,版主覺得正好相反。

為了一解心中疑惑,版主查了手邊的《國語活用辭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

噁 ㄜˇ = 形聲,从口,惡聲。

噁 = 想吐的感覺

噁心就是(1)胃部不舒服,想要嘔吐。(2)形容極端厭惡。

字典的說法跟張教授的論點不一樣,版主日後還是會依照字典的意思。

此外,《國語活用辭典》對於 「每況愈下」 或「每下愈況」的解釋跟張教授是完全背道而馳。關於這一點,版主覺得跟大家一起用「每況愈下」(指情況愈來愈壞) 就好,就字面來看也比較合情合理。

版主想到一個英文字 hopefully,這個單字原本是指「充滿希望地」(in a way that shows that you are hopeful),舉例來說:

“I’m thinking of going to Spain,” Eddie told Mrs. Cleaver. “Soon?” she asked hopefully.
(埃迪告訴克利佛太太:「我打算去西班牙。」她滿懷希望,問道:「很快就會成行嗎?」)

後來,hopefully 逐漸轉變成帶有 it is hoped 或 let us hope之類的導言詞。舉例來說:

“Hopefully the cuisine in Spain will be as delectable as your own,” Eddie said.
(埃迪說道:「希望西班牙當地的菜餚也會跟你做的一樣美味可口。」)

某些衛道人士認為這是錯的,不過,語言是不斷變遷的 ,這個意思日後會變成主流,凌駕於原本「充滿希望地」的意思。

Hopefully, those traditionalists will join the crowd. Let’s wait and see.

文章出處: http://english.ecominfozone.net/archives/99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英倫翻譯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