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28日電)詩人余光中說,好翻譯是某種程度逼近,不是等於。他笑說他對王爾德喜劇「不可兒戲」的中譯,在大陸演舞台劇時卻翻成「認真之重要性」,「這是很笨的題目,有人會來買票嗎?」

擔任中山大學外文系榮譽退休教授的余光中,是中山大學的鎮校之寶,儘管念外文也教外文,翻譯過許多書,但余光中總是不斷提醒母語的重要性。今天受邀「譯者的養成」國際研討會,還開玩笑說自己「傾『中』」,不使用英文,而要使用中文來發表「譯無全功─認識文學翻譯的幾個路障」專題演講。

余光中比喻,好的翻譯不過是某種程度的「逼近」,不是「等於」,理想的原文和譯文,應該是孿生;而翻譯正如婚姻和政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雙方都得退讓一步。

王爾德最叫座的喜劇「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採用的是余光中翻譯「不可兒戲」而大陸廣州演出的翻譯為「認真之重要性」,余光中打趣地說「有人會來買票嗎?」

余光中坦言,抽象名詞在西方國家語言中非常普遍,中文卻頗難對應,中文同1個字,在不同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詞性,不會像英文會有字尾變化,全由上下文來判斷。他建議,可以用中文的短句來化解英文抽象名詞,比較有效。

代名詞和所有格是西方文法的常態,出現率極高,但是中文文法絕對不可以如此,余光中認為,對中文來講,這是最可怕的東西,最敗詩意,中國古典詩的靈巧自如,一個大原因就是少用代名詞。

余光中以王維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舉例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用英文文法來說,勢必加上一大堆代名詞,變成「我獨自在異鄉做客,我每逢佳節就會倍加思念我的親人。我遙知我的兄弟登高處,他們遍插茱萸,唯獨少了我一人。」全場哄堂大笑。

「『他』一來,詩意就敗掉了」余光中說。

英文裡面最難對付的虛字,余光中認為是where、when一類的關係副詞,其功能是穿針引線,出沒在主句和子句之間。其實這種虛字根本拿不到中文的身分證,根本不必理它。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國中生都會讀到的句子,余光中說,他念初一時他也弄不懂,為什麼要這樣虛來虛去,但是其實根本就不用理會where,這只是個空架子,便於把實字搭上去而已,非但不必翻,而且無法翻。

會後,有學者提問,好的翻譯是否比喻成「連體嬰」比較恰當?余光中回答說,連體嬰2個都活不好,還是雙胞胎比較好,引發台下熱烈掌聲。

演講中,余光中信手拈來都是漂亮的英文和中文,引經據典外更不忘幽默,現場笑聲不斷,演講完後,不少人排隊要簽名。面對媒體的訪問,余光中還是不忘強調中文的重要性,並且補充說,中文還包括文言文。10104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英倫翻譯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