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文體的翻譯中,新聞英文的翻譯尤其具有重要的國際溝通機能,對國家社會有立即與長遠的影響。新聞英文的編譯者面對全球從早到晚紛至沓來的各式外電報導,必須有能力篩選重要事件,加上本地的角度,加以消化重組,兼顧國外新聞的完整即時性以及本地讀者的需求興趣。這些譯者通常需精通中英文字和具有廣博的背景知識,對於法政、經貿、科技、軍事、體育等專業領域也都要有基本的認識,才足以應付包羅萬象的新聞題材。

而從事翻譯工作時必須先確定原文的意義,再選取相應之中文譯之,期望既能忠於原文的內容實質,亦可使譯文通順程度及風貌與原文相符應。此種新聞翻譯工作應該注意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 1.      翻譯態度迅速嚴謹

新聞翻譯和新聞寫作一樣有時限要求,儘管在工作上要求快速截稿,但仍要嚴守譯文的正確性。可是新聞的題材來自各行各業,知識再豐富的譯者遲早都會碰到自己不熟悉的專業領域,此時除了勤查資料和專業詞典之外,也需多多請教該領域的專家,最忌為了趕稿而自行望文生義,或譯名前後不統一而不自知。例如在國內報上就曾出現過將investment portfolio(投資組合)錯譯為「投資輪廓」,該譯者應該是將portfolio誤看成是profile才會譯成「輪廓」;也有譯者描述Rockefeller Center(洛克斐勒中心)是位於華爾街(Wall Street)上,這可能是出於其個人的想像,雖然Rockefeller CenterWall Street都是位於紐約曼哈頓(Manhattan),但Rockefeller Center是在中城(midtown),而Wall Street是在下城(downtown),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可知為求快而失誤的譯例可能不在少數,因此迅速而嚴謹是處理新聞譯文的必要態度。 

 

  • 2.      翻譯行文簡明易讀:

新聞的目標讀者是一般社會大眾(general public),新聞英文的文體亦是屬於一般性英文(general English),重視訊息的傳達清楚直接。因此新聞英文的譯文也必須簡潔明瞭,多使用接近口語的平易文字。而目前有些印刷媒體也開始效法電子媒體,用字遣詞愈來愈口語化和生活化。不過雖然新聞的文字使用無需過度講究莊重典雅,但也不能落入俗套,使用過多的俚俗語,而降低譯文的品味。例如近來常在電子媒體戲劇節目中出現的「累斃」、「遜爆」、「美呆了」、「超利害」等流行語實在是「俗擱有力」而使人「凍未條」,偶爾也會在平面媒體上冒出來,但是稱職的譯者可以用簡白的文字就讓讀者瞭解接受,無需使用俚俗語言來譁眾取寵。 

 

  • 3.      翻譯內容準確客觀

新聞翻譯所涵蓋的範圍極為廣泛,由於資訊內容的多元新穎,又涉及不同文化社會中的獨特概念,想要準確披露原文中的意義並不容易。例如Prime Minister一詞在不同國家的政治制度中就有不同的譯名,於英國、日本等國要譯為「首相」,而在中國大陸、法國等國則要稱為「總理」;又如President一詞,在多數國家都譯成「總統」,在中國大陸卻稱作「國家主席」。另外,英文新聞中也不免會碰到非英文系國家的文字,如Deutsche Bundesbank 要譯為「德國央行」。而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使用漢字的國家也常讓我們對其專有名詞的中譯造成困擾,例如日本的Ministry of Finance要譯為「財?晼v(舊名「大藏省」)Ministry of Defense譯為「防衛省」(前身為「防衛廳」),不可以台灣的部會名稱為準而譯為「財政部」或「國防部」;而東南亞華人的姓常以閩南語或廣東話發音而必須將Ong譯成「王」,Ng譯成「吳」,Tan譯成「陳」,更是不可張冠李戴。總之,不論新聞內容多麼複雜,譯者都應力求精確譯出。


截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英倫翻譯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