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06-30 新世紀周刊

-本刊記者/楊東曉

威妥瑪拼音與漢語拼音的差別,

將眾所周知的蔣介石變成了陌生人常凱申

威妥瑪拼音在中國大陸已經消失了半個世紀了,最近,卻一再被人提起。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奇,被中國社科院哲學所高山杉發文指出,她的《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中,將盡人皆知的蔣介石,翻譯成了陌生人常凱申。

西方還在用威妥瑪拼音

王奇的譯著是一本介紹中、俄以及西方學者對中俄國界東段劃分史的歷史書,在這段特殊的年代和地理環境中,該書涉及到各種關鍵性的人物,也正是這些地名和人名,被高山杉指出了幾十處翻譯錯誤。

青年學者高山杉以書中第三章為例,舉了十多個錯誤,以人名為例,他發現哈佛的頭號中國通費正清(JohnKi ngFairbank)這樣一個約定俗成的名字被譯成了費爾班德;這還不算,林同濟的譯法就更像外國人了──林T‧C ;夏濟安(T.A.Hsia)更是譯得充滿洋味,幹脆叫赫薩;夏晉麟(HsiaChinglin)譯成了林海青,于是,氣憤的讀者高山杉建議譯者,不如把夏晉麟直接譯成林青霞。

類似的學術笑話十年前也出現過,胡宗澤、趙立濤譯,北京大學教授王銘銘校的《民族-國家與暴力》一書,將西方人拼寫的孟子Mencius,譯成了一個古希臘式的名字:門修斯。

譯者之所以出現這種錯誤,大多是因在西方典籍譯成中文的過程中,對于威妥瑪拼音不了解。威妥瑪拼音從它186 7年問世以來,在中國和海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從那時起,外國人都可以根據威氏拼音讀出中國的語句。即使中國在51年前已停用威妥瑪的這項發明,但西方人一直還在使用這套拼音學習漢語。

威妥瑪拼音中國遺跡

在中國,威妥瑪拼音還留有一些殘跡,通常是一些最簡單的詞匯、約定俗成並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中國地名、人名和一些著名的大學、商標。

比如一些地名,天津Tientsin、杭州Hangchow、廣東Kwangtung。

商標中有青啤Tsingtao、茅台酒Moutai、中華香煙Chunghwa。

一些著名的中國歷史人物蔣介石ChiangKai-shek,孟子Mencius。好在目前還沒有人把毛澤東 MaoTse-Tung和周恩來ChowEn-Lai翻譯出超越人們想象力的花樣來。

1949年以前就在國際上出名的大學還在延用威妥瑪拼音的校名,如中國的中山大學SUNYAT-SENUNI VERSITY,其中SUNYAT-SEN是孫逸仙的威氏拼音。另一所同名大學──鄧小平與蔣經國在蘇聯就讀的那所大學也叫SUNYAT- SENUNIVERSITY,大陸的作品中譯為莫斯科中山大學,而在台灣作品中則被譯為孫逸仙大學。另外,至今還保留著威氏拼音的中國大學還有,蘇州大學 SOOCHOWUNIVERSITY;北京大學為PEKIN GUNIVERSITY;清華大學為TSINGHUAUNIVERSITY。

另外一些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詞語,功夫被寫為ChineseKungfu,清明節被寫成ChingmingF estival,宮保雞丁則是KungpaoChicken。

中國“音”的不同表現

威妥瑪發明漢語拼音法,當時是為了給在華外國人學習漢語用的,他還在自編教材的第一章里,將每個漢字的發音,分別標注出該漢字相當于西班牙語中的哪個音、法語中的哪個音、英語中哪個音、美語中哪個音。

威妥瑪拼音從1867年出了第一版後,在中國一直被用到1913年。清末民初,使用了半個多世紀的威妥瑪拼音,最後由1912年英國駐華外交官翟理斯修訂完成,所以,威妥瑪拼音也叫威妥瑪-翟理斯拼音,簡寫為WG拼音。

1913年,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了注音字母,注音字母法的制訂人是民國初年的學者黎錦熙等。創制這套注音字母的歷史背景是一批學者倡導國語運動與漢字簡化運動,他們呼籲簡化繁體漢字,並用中國人的方法給古老的象形文字注音。1 918年11月23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表。

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後來也經過改革。目前台灣還在使用注音符號,漢語拼音中的聲母b、p、m、f、d、t、n、l,用注音符號表示,就是ㄅ、ㄆ 、ㄇ 、ㄈ 、ㄉ、ㄊ、ㄋ、ㄌ,威妥瑪拼音則是p 、p’、m 、f 、t 、t’、n、l。

今天的台灣,注音法和威妥瑪拼音同時存在。在2000年左右,台灣“教育部”頒布過一套通用拼音規則,試圖也使用拉丁化譯音標准方案,取代注音符號。 2003年12月,台北捷運公司把所有地鐵站名的威氏拼音進行了改動,淡水站不再是Tamshui,而是Danshui,西門站也不再是Hsinmen,變成了Ximen。但是在台灣一些城市名仍用威氏拼音,比如台北Taipei、台中Taichung、高雄Kaohsiung、花蓮Hualien、新竹 Hs inchu、嘉義Chia’i。

蔣介石就這樣在WG拼音和漢語拼音的差異間,被改名換姓了。因為威氏拼音,早已被中國大陸所遺忘,而大陸以外的地區還在使用他們所熟悉的WG拼音。

漢語拼音歷程

南京國民政府那套注音方法在新中國使用到了1956年漢語拼音改革,1958年2月11日,中國全國人大批准頒布《中文拼音方案》後,威妥瑪拼音停止使用。

中國音韻學會理事張衛東,在他記錄漢語拼音制定過程的《走世界文字共同發展方向》一文中提到,早在1949年底毛澤東第一次訪蘇時,就征求過斯大林的意見 “中國的文字改革應當怎麼辦?”斯大林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澤東回到北京之後,指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制定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

到了1951年,毛澤東指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採用什麼形式的拼音方案,他也反複斟酌了許久。文字改革被廢除漢字派所推崇,同時也遭到很多文化學者的反對,毛澤東是有思想准備的。張衛東特別提到,在漢字拼音化這個問題上,周恩來的想法與毛澤東不同,周恩來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的報告里指出,“應該說清楚,漢語拼音方案是用來為漢字注音和推廣普通話的,它並不是用來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

經過了7年多複雜的考証和辯論,1958年2月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由周恩來提出的《漢語拼音方案》,這年秋天開學時,全國小學生都開始了a、o、e、i、u、u的發音,各種辭書也改用漢語拼音的標注方法。

在國際上,聯合國在1977年的地名標准化會議上,決定採用拼音字母作為拼寫中國地名的國際標准。5年以後,國際標准化組織開始採用拼音字母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准。

聯合國秘書處1979年6月15日頒布了“聯合國秘書處關于採用‘漢語拼音’的通知”,要求秘書處從即日起,起草、翻譯或發出的各種文件都用“漢語拼音” 書寫中國名稱。通知中要求華國峰不再寫成HuaKuo-feng,而改為 HuaGuofeng,鄧小平不再寫為TengHsiao-ping而改為DengXiaoping。

通知的第二項,考慮到漢語拼音的地名寫法還有一個過渡期,于是要求“初次出現于文件中的時候可以把舊寫法注在括弧中”,並舉例:北京 Beijing(Peking)、廣州Guangzhou(Canton)、西藏Xizang (Tibet)、廈門Xiamen(Amoy)。

第四項注意到了歷史遺留問題,“條約、協定和其他法律文件中如果遇到中國名稱的舊寫法,要加上一個腳注,說明 ‘聯合國現在寫作……’。”

考慮到過渡期間,漢語拼音的使用會遇到各種細微問題,第七條規定“關于採用漢語拼音的任何問題,請向中文翻譯服務處吳文超先生詢問。”

盡管聯合國在30年前就已推廣並使用漢語拼音,但是威妥瑪拼音在西方仍然具有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英倫翻譯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